荣耀的“阿尔法战略”,或许是一场典型的“战略性失焦”
2025-11-07 22:27:15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2025年3月,接替赵明就任荣耀CEO的李健在MWC巴塞罗那首次公开亮相,并对外发布了荣耀的“阿尔法战略”,宣布荣耀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“AI终端生态公司”转型。智能终端的AI化已是大势所趋,荣耀的这一战略转型并没有给业界带来“惊喜”,反而让外界一眼看出其内部“动荡”之后的“手足无措”。

当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全力押注AI时,“AI手机”已不再是差异化定位,而是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基础配置。


“阿尔法战略”:荣耀的一次“豪赌”

“阿尔法战略”是荣耀历史上最激进的转型计划,李健在介绍它时宣称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,全面构建AI终端生态,并在具体实施方面提出“三步走”的发展路径。即第一步先打造真正智慧的手机;第二步构建智慧生态系统;第三步探索通用人工智能。

从积极角度来看,李健上任后推动的“阿尔法战略”确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,但AI的转型对现在的荣耀而言更像是一次“豪赌”。因为AI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需要大量资金、人才的投入和漫长的技术积累,且最终能否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AI技术与产品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典型如百度,虽然它早早就提出“All in AI”战略,投入巨大,但至目前而言结果并不尽如人意。

况且,目前的荣耀在经历内部“动荡”之后,最缺的反而就是资金、人才。尤其荣耀正处在IPO的关键阶段,短时间内如此巨大且成效不确定的投入,势必会影响其整体财务表现,怎么平衡投入、产出比,也会对以李健为首的荣耀新管理层形成巨大考验。

再退一步而言,“阿尔法战略”再怎么“宏大”,也属于“远水水解不了近渴”。荣耀目前最需要面对的是:怎么稳住自己的市场份额?

AI标配化:一条同质化竞争“死胡同”

2025年第一季度,荣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跌出前五,沦为“Others”行列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数据显示,荣耀在第三季度销量下滑8.1%,为主要厂商中降幅最大的品牌。不少分析人士认为,荣耀在产品创新、品牌定位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凸显,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掉队。


被荣耀寄予厚望的“AI转型”,并没有转化为助其份额提升的市场竞争力。究其原因还是AI已经成为所有主流手机厂商的标配,且已经进入惨烈的同质化竞争阶段。例如,Vivo已经率先将3B端侧多模态推理模型集成到手机中,其用户在使用AI写作、会议纪要等功能时,已经不再需要调用云端资源;苹果在iOS26中也整合了Apple Intelligence;小米也在其最新的产品中升级了“超级小爱”。在手机行业,AI已经不再是“卖点”,而是已经成为产品的基础能力。

咨询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,2024年仅有20%的智能手机支持AI,而到2029年这一比例将跃升至57%。如当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一般,最终所有手机都将是AI手机。在AI这条赛道上,荣耀不仅走不出差异化,反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同质化竞争。

AI非万能: 难以唤起用户换机需求

手机厂商们在AI领域激烈竞争,但消费者对AI功能的认知和需求并未达到厂商预期的水平。目前多数用户对手机AI功能的使用,还主要集中在智能健康管理、AR导航等场景应用,渗透率分别为54%和39%,更多的还是使用APP本身自带的AI功能,比如百度的“文心一言”、字节跳动的“豆包”等。

正如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所言,目前用户期待的手机智能体功能体验不好,AI 对手机的改变并非 0 到 1 的突变。例如手机智能体的一些操作步骤成功率不高,运行速度慢,要真正实现如 PhoneGPT 这样的理想状态,估计没有 5 年以上时间达不到用户要求,在这种情况下,用户不会有强烈的换机欲望。

另外,不少用户认为AI带来的过度“智能化”,让他们失去对手机的掌控感。尤其是对敏感型用户而言,他们更担心AI会危及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。这也是影响用户对AI手机的接受度和换机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
AI生态转型:荣耀存在失焦风险

“阿尔法战略”是荣耀独立之后的第二次重大战略转向,也将其业务从“产品思维”转向“生态思维”,并计划推出“1X3XN”生态战略——以一个平台、三项赋能,连接N个产业集群。目前,在产业内,苹果凭借iOS生态稳坐高端市场头把交椅,华为、小米紧随其后,而这些生态无不是以智能终端的份额堆积起来的。

荣耀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开始主打性价比机型,以扭转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颓势。今年4月以来,荣耀推出了多款中低端新品,如主打户外长续航的荣耀Power,定位电竞性能旗舰的荣耀GT Pro,以及千元机荣耀X70i和荣耀X60 GT。

遗憾的是,荣耀的AI战略未能有效提振其市场表现。在高端市场,荣耀面临苹果、华为的压制;在中低端市场,则面临OPPO、vivo、小米等厂商的激烈竞争。从产品思维到生态思维的AI转型,荣耀的战略性失焦风险正在持续增加,它似乎已经失去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。试图以AI战略破局的荣耀,却似乎在这一片AI热潮中逐渐失去了清晰的面貌。

面对华为的回归,赵明的退出,荣耀应该尽快调整“不适应性”,找到更适合自己的“定位”,才能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突围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